習近平用人之道 重用敢擔當之士

新近出版的《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冊),收錄了去年六月習近平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也是首次全文公開發表。習近平在講話中談到三個問題:怎樣才是好幹部,怎樣成長為好幹部,怎樣把好幹部用起來,成為解讀其用人之道的鑰匙。

習近平強調「敢於擔當,勇於作為」是最重要的條件。「為官避事平生恥。擔當大小,體現着幹部的胸懷、勇氣、格調,有多大擔當才能幹多大事業。」有媒體統計顯示,中共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在一系列講話中,將近四十次使用「擔當」一詞。

習近平做事「有擔當」的標準,其實是針對胡錦濤當年的「不折騰」而言。胡溫的所謂黃金十年,其實是無為而治的十年,遇到矛盾繞着走,碰到困難躲着走,所謂的和諧社會其實就是和稀泥,「不幹事、不惹事、不負責」成為過去十年的主要特徵。

守土有責 守土盡責

胡錦濤這種不折騰的思想反映在幹部問題上,就是老好人受寵,幹事者遭殃,一些官員的聰明才智不是用來為人民服務,而是想方設法為人民幣服務,整個官場充滿了腐氣、暮氣。劉少奇的兒子劉源上將的智囊張木生曾一針見血地指出,第四代無所作為,相當於捧着不定時炸彈擊鼓傳花。

另外,從省級到基層一線,各級官員早前也多因為反腐、整風以及公務員隊伍不穩而出現畏難情緒,在政治上表現為真實思想「不敢說」,在經濟上表現為改革「不敢為」,整個官場呈現出一種「迷茫」和「無為」的狀態。這些政府官員在執行政策中愈來愈嚴重的投機心理和功利算計,顯然讓習近平相當不滿,必須猛擊一掌,催他們警醒。

習近平強調「擔當、有為」,是為了蕩滌官場腐氣、暮氣,同時重點提拔有朝氣、銳氣的年輕官員,將他們放在重要崗位。在他眼中,所謂敢於擔當,就是做到「守土有責、守土盡責」,在面對重大原則問題要立場堅定、旗幟鮮明,面對改革發展深層次矛盾問題要迎難而上、攻堅克難,面對急難險重任務要豁得出來、頂得上去,面對各種歪風邪氣要敢於較真、敢抓敢管。

中國目前面臨內憂外患的困境,很多問題如果不去用心解決,是躲不開避不了的,而且很可能小事拖成大事,易事變成難事,就像東海、南海問題,再拖下去恐怕就變成他國的盤中餐了。另外,習近平強調「敢於擔當」,確定提拔官員的標準,也是為中共十九大人事布局預做準備。十九大是習近平自己完全能夠掌控的黨代會,要想有所作為,並將政策深入貫徹十到十五年,就必須要嚴選一批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