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府斥巨資興建地下冰牆,冀能全面阻止地下水流經福島第一核電站各受損反應堆底部。東電周二宣布,首階段工程遇阻滯,冰牆無法將第二號反應堆機房與地底隧道全面分隔,若下月中採取之補救措施無助解決問題,餘下工程有難產之虞。
東日本三一一大地震觸發的福島核災,最嚴峻時期已告一段落,惟壞消息不絕。地震導致福島第一核電站供電中斷,癱瘓核反應堆冷卻系統,核電站四個反應堆有三個出現堆心熔化。月初,東電承認第三號反應堆之核燃料棒,損毀程度比原本估計嚴重,原因是冷卻系統斷電時間比最初估計長逾五小時。
如此嚴重之核反應堆損毀事故前所未見,清理工作空前艱巨。若無萬全銷毀對策,當下能做的只有確保受損核反堆處冷卻狀態,及妥善處理不斷增加之核污水。東電計劃興建冰牆,將含冷卻液之金屬管插進受損廠房周邊,透過冷凍周邊泥土築起圍牆,令地下水繞過損毀廠房流入大海。
今次出問題之工程項目涉及一地下隧道,內藏與第二號反應堆相連之管道和纜線。核災發生後,估計有成千上萬噸核污水從受損反應堆流入隧道積存其中。東電築建地下冰牆前,必須將反應堆與隧道之接駁口封死,堵塞核污水流入大海之缺口。
上月起,東電動用逾四百噸冷凍物料,冀能將停留在接駁口位置之核污水凝結成冰,迄今僅九成核污水結冰,接駁口未被封死。東電計劃動用其他物料阻截水流,惟填充物凝固時發熱或損毀已成形之冰層,東電尚未決定選用何種物料。理論上,若東電無法完全封死該接駁位,先建地下冰牆圍起核電站、再將積存核污水抽走之長遠作戰計劃,變成紙上談兵。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為刺激出口創造就業,大力振興國內工業生產,推動重啟核能降低工業生產成本勢在必行。福島核災觸發之核污水外洩危機伊於胡底無人知曉,相比之下,率先全國通過新核安標準之鹿兒島川內核電廠,獲安倍政府傾力護航,重新投入運作幾乎已成定局,問題在於遲與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