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新總統波羅申科上月初就任,他為消弭烏東分裂危機,單方面停火十天,盼在各方傾力斡旋下,盤據烏東的親俄武裝分子答應和談。上周,波羅申科取消停火採取反攻,日前收復斯拉揚斯克,兩大東部城市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成為烏軍下一個目標。烏克蘭親俄分子和俄國境內民族主義人士要求克宮派兵解頓盧兩市圍城之困,俄國總統普京沒有表態。
烏克蘭前民選總統亞努科維奇被親西方反對派扳倒,自詡為民主大國的美國作壁上觀,明目張膽蠶食俄國戰略空間,克宮推動克里米亞半島公投入俄還以顏色,以「民主之矛」攻美國「民主之盾」,華府被反將一軍老羞成怒,聯同歐盟對俄實施制裁。在此背景下,西方輿論認為,普京高掛免戰牌,是擔心出兵烏東惹怒西方,促使美歐升級制裁俄國行動,不無誇大西方制裁阻嚇力之嫌,讓輸打贏要的華府好下台。
被烏軍收復的斯拉揚斯克,面積只有頓涅茨克六分之一,烏軍向東長驅直進,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親俄武裝分子若死守,恐非短時間可分勝負。普京對派兵援助烏東親俄分子反應冷淡,與戰事曠日持久格局有關。
年初公投入俄的克里米亞半島,與烏克蘭之間隔着寬五至七公里的皮里柯普地峽,俄方鞏固克島邊防所需兵力有限。相比之下,若克宮將烏東各省兼併,或要動員逾十萬兵力防守新邊界,還未計接濟烏東逾千萬民眾涉及的龐大支出。普京對派兵烏東慎之又慎,有深遠戰略考慮。
更重要的是,若普京毋須採取軍事行動,也有信心令烏克蘭執政者對自己貼貼服服,克宮送波羅申科順水人情,讓他終結烏東亂局,不是更高明嗎?
烏東重工業出口主要市場為俄羅斯,是波羅申科以至烏克蘭舉國無法改變的現實,國家經濟無從擺脫俄國引力,入歐遠大前程遙不可及,波羅申科如何親歐總要睇餸食飯,普京以靜制動有其所恃。
上月底,普京正式要求國家杜馬收回「總統就烏克蘭問題採取軍事行動」的權力,波羅申科隨後才終止單方面停火,開始反攻烏東親俄分子陣地,二人一退一進純屬巧合抑或出於默契,值得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