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兩戰役 埋一戰禍根

【本報綜合報道】十九世紀的歐洲雖然取得工業化的長足進步,但民族主義崛起,革命不斷。英、法、普魯士以及俄羅斯等列強為爭奪領土、霸權而展開角力,多次爆發戰爭。最為慘烈的包括克里米亞戰爭和普法戰爭,既有部分國家結盟對付另一列強,亦有列強之間的衝突。連場戰爭亦為廿世紀初更為慘酷的一次世界大戰埋下禍根。

一八五三年十月,為爭奪巴爾幹半島的控制權,奧斯曼帝國、英、法、薩丁尼亞王國等先後向沙皇俄國宣戰,爆發了克里米亞戰爭,一直持續到一八五六年,以沙皇俄國失敗,退出克里米亞半島告終。這場戰爭中,英法聯軍使用了線膛槍、蒸汽船,大大提高了陸海軍作戰效能,鐵路和電報也使軍事行動的後勤和指揮產生了革命性變化。

十九世紀中葉後,因爭奪歐洲大陸霸權和德意志統一,普魯士王國與法國關係長期緊張。一八七○年七月普法戰爭爆發。該場持續近一年戰爭,最後以巴黎失陷,普魯士大獲全勝,建立德意志帝國告終。德國崛起改變了歐洲權力格局,最終導致列強捲入一次世界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