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食品造假 75%冇料到

台灣食品近日屢被揭出現名不副實和質量問題,繼早前被揭發的黑心油和有毒澱粉後,台灣消基會抽查發現,市面上有多件食品被大量加工,並出現與其標籤所列成分不符的情況,如部分品牌的蝦球沒有蝦、雞蛋布甸沒有雞蛋等,當中更不乏著名品牌。台灣傳媒等炮轟涉事食品加工廠「騙很大」,而當局亦指摘廠商的行為是誤導消費者。而部分廠商在事件爆發後,隨即將印有不實標籤的產品下架回收。

台灣消費者文教基金會(消基會)上月在當地超級市場購得十六件商品作抽樣檢驗,種類包括零食、飲料和冷凍食品等,檢查是否有商品和其所標示成分不符的情況。根據前日公布的調查結果顯示,有約七成半的食品名不副實。其中以零食類產品的問題最為嚴重,如知名品牌pinky的水蜜桃薄荷糖沒有水蜜桃,台灣尋味錄雞蛋布甸沒有雞蛋,就連盛香珍荔枝椰果的荔枝也是以果糖和沙糖製成的。

四款飲品 無一過關

被抽查的四樣飲品中,亦沒有一樣通過檢驗。阿薩姆蘋果奶茶被驗出沒有蘋果原料,七星白葡萄香檳汽水不含葡萄成分,還有保久士多啤梨牛奶中的士多啤梨味,以及家樂福水果蜜桃果茶中的水蜜桃味,都是由香料和色素合製而成的。

至於冷凍食品方面,在包裝上標榜「蝦風味」的桂冠蝦球,其食物標籤上僅列有「魚漿、澱粉、花枝丁、蛋白液」等成分,卻少了最重要的「蝦」,讓消費者墮入其包裝上不實宣傳的陷阱。

消基會表示,許多廠商在包裝上以極大的字樣印有產品名稱,卻以迷你字體標示「口味」二字,沒有明確註明食品根本不含所標榜的原料,故當局指摘廠商欺騙消費者,並稱「看得到甚麼不代表吃下甚麼」;有民眾在事件爆發後,亦批評廠商應該直接說明食品所含成分。

據悉,涉事的廠商如果以違反公平交易法被定罪,最高可罰二千五百萬元新台幣(約六百五十五萬港元)。部分廠商為了被免被罰,在檢測結果公布後日前紛紛把印有不實標籤的商品從各個零售點下架。

本報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