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金像獎近年偏好選出根據真實歷史改編的歷史片作為得獎電影,預料明年的頒獎禮更是多齣歷史電影之爭。然而,美國哈佛大學一名歷史教授聲稱受聘於荷里活製片商,專責找出對手製作的歷史片中與史實不符之處,希望透過這些「黑材料」,減低對手的獲獎機會。
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引述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哈佛大學教授報道,指該教授於今年七月獲一名奧斯卡市場顧問,以約七萬八千港元招攬,查看數份聲稱是「根據真實故事」製作的歷史片劇本,並要求他像改論文一樣標示出劇本中與史實相違之處,當中有兩份劇本更可能是來自真正聘用他的片商,以防止其他片商批評有關劇本不實。他表示在該批劇本中「都發現有錯」。
該教授又指,接觸他的顧問稱,他們過往多只從「維基百科」網站核對歷史,但因今年有太多歷史電影和傳記式電影爭奪奧斯卡,故片商希望對手的錯誤會被登在一些主要網誌上,削弱它們的得獎機會。他又稱,知道其他歷史學者都非常留意爭奪下一屆奧斯卡獎項的電影,特別是描述南非前總統曼德拉的電影《Mandela : Long Walk to Freedom》。一名票房分析員亦表示,若想電影問鼎奧斯卡,便不可太注重藝術效果而偏離事實。
外界預料有份提名下屆奧斯卡的電影,還包括由湯漢斯飾演貨輪船長、面對索馬里海盜襲擊的《盜海狙擊》;講述一名白宮管家侍候了八位美國總統的《白宮第一管家》;講述一名黑人在美國內戰前遭綁架並展開了十二年奴隸生涯的《12 Years a Slave》等。其中《白宮第一管家》被批評指主角的母親在現實中根本沒被強姦;父親亦非被種族主義者所殺;兒子也非死於越戰。《盜海狙擊》描述貨輪船長為英雄,但現實中,貨輪船員卻正控告船長冒了不必要的風險。
本報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