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近日掀起「染色黑心雞」風波,當地傳媒接獲爆料,聲稱首都吉隆坡及雪蘭莪州有無良雞販,看準華裔民眾偏愛皮色偏黃的走地雞,遂以可致癌的工業染料染黃雞皮,讓農場雞冒充走地雞出售圖利。如斯無良手段盛行已有二十至三十年之久,是行內公開秘密。
馬國街市出售的雞隻分為肉雞、菜園雞及甘榜雞,前者即農場雞,後兩者則為走地雞,雙方差價約為每公斤十二港元。有入行多年的雞販報稱,無良商人把已脫毛農場雞,放進加入工業染料苯胺的八十度熱水浸泡兩至三分鐘,其雞皮即呈亮麗黃色。苯胺可透過皮膚、呼吸道及消化道進入人體,損害肝臟及腎臟,長期接觸可增患膀胱癌機會。專家指苯胺不溶於水而溶於油脂,故用水無法洗清,亦有機會滲透至帶油脂雞肉中。
向《星洲日報》爆料的雞販指,走地雞尤受孕婦及病人歡迎,作進補之用。他指染色雞受過熱燙,毛孔收縮,故雞皮較滑,沒染色的雞隻的毛孔則非常明顯。當地記者走訪街市,發現民眾偏愛選吃走地雞,但普遍單憑顏色分辨雞隻,認為雞皮偏黃即屬走地雞。雞販亦強調雞隻因吃粟米飼料才變黃,令消費者不疑有詐。
有雞販指粟米飼料確讓雞皮變黃,但其肉質變油膩,不合乎現代飲食標準,而且成本太高,一般不會多用。惟有雞飯店東主指,雞販可用牛油或黃薑水染雞皮,便宜又安全,根本無用工業染料必要。馬國販商同業總會總會長李中永亦指,街市雞販於七十及八十年代確有染黃農場雞,但近年已無聽聞。
馬國農業及相關部門對染色雞事件感震驚,已下令檢查街市雞隻,如化驗結果證實為禁止使用的色素,將取締涉事雞販。
本報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