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底,澳洲新南威爾士省超過一萬名護士和助產士發動罷工,走上街頭抗議醫護人員人手嚴重不足,要求當局改善醫患比例,讓每名醫護人員最多只負責照顧四名病人,以確保病人獲得適當照顧。而候診時間過長,已令不少民眾無法忍受。
發起罷工的新省護士與助產士協會表示,醫院需要增添護理人手,要求政府確保省內所有公立醫院和社區醫療中心,維持最高1:4的醫患比例,急診室和兒童病房的醫患比例更應降至1:3。該會又指,政府每年只需花費數千萬澳元,便能大幅改善公立醫院的護理狀況。但當局反指,醫護人員已獲加薪百分之二點五,並已增聘了額外四千名護士和助產士。
萬人罷工後,該會又在互聯網展開新一輪行動,包括籌集十萬個簽名,以及在下月十七日號召更大規模罷工。惟醫護罷工在澳洲已非新鮮事,全澳洲在過去三年來已有五次大規模罷工,除了調低醫患比例,也要求更大的加薪幅度和福利待遇。
醫護不足也令病人難以睇醫生。在悉尼聖佐治醫院急診室,發高燒的六十一歲希臘移民Crates Leone苦候超過三小時,最終放棄睇醫生回家。他稱:「護士給我量體溫後,一直讓我在候診室裏等,再無人過問。我有點頭暈,還是先回家再吃點退燒藥。」來自中國山東的移民小張則抱怨:「我兒子有次半夜發燒,送到急診室等了四小時,直到自然退燒,都沒等到醫生來看。」
政府五月發表的報告亦指,即使在緊急情況,仍有四分一人約見醫生要等候超過二十四小時,非緊急情況的等候時間更長。二○一一至一二年間,超過三成急症病人無法及時就醫,兩成八人認為候診時間長得無法忍受。 駐澳洲記者龍翔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