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門鶴山市民發起大規模反核示威,當局被迫讓步,先是答應將諮詢期延長十天,接着承諾「在社會未達成廣泛共識之前,絕不辦理立項手續,絕不開工建設」,其實是將核項目暫時擱置。顯而易見,當局並未承諾永久放棄有關項目,只是暫時避風頭,核項目隨時可能捲土重來。
有關核燃料項目由中核集團負責,涉及資金超過三百七十億元,目標是把鶴山打造成「具有標誌性的亞洲核燃料加工及裝備製造中心」。如此一項影響深遠的重大項目,當局事先既未諮詢民意,亦沒有得到國家發改委的批准,而是私相授受,今年三月簽訂合約後一直秘而不宣,直到日前才發出公示,美其名諮詢公眾,實際上諮詢期只有十日,根本就是走過場。
當局本意是快刀斬亂麻,在民眾尚未完全意識到核項目風險並作出反應前,將生米煮成熟飯,不料弄巧成拙,自取其辱。事實上,近年內地民眾環保意識日益提高,以破壞環境及犧牲未來為代價的發展經濟模式已經行不通,污染項目在各地都如過街老鼠,人人喊打,從廈門、大連市民抗議石化項目,到四川什邡反對鉬銅項目,維權行動風起雲湧,不少地方釀成流血衝突。一年前,江蘇啟東當局計劃在海邊興建排污工程,憤怒的民眾衝入市政府大樓大肆破壞,主要官員更被剝衫示眾,狼狽不堪。
眾所周知,核能雖然是一種較為清潔的能源,惟一旦發生洩漏,後果不堪設想,前蘇聯切爾諾貝爾及日本福島核事故教訓慘痛,不少國家及地區陸續關閉核電廠,唯獨中國政府反其道而行,興建核電站如火如荼,廣東省更欲發展為「中國核電第一大省」。一旦鶴山的核燃料廠蒙混過關,因福島核災而暫緩建設的其他十多台核反應堆亦勢必加速上馬,不僅當地人民首當其衝,鄰近的香港及澳門亦隨時遭受池魚之殃。
不怕一萬,最怕萬一。不管當局如何信誓旦旦強調核安全,都無法消除其潛在的風險,美國、日本等西方國家管理精密,技術高超,尚且難免發生核洩漏事故,中國管理水平落後,連食品安全都無法保障,叫人如何相信當局有能力搞好核電安全呢?市民上街反核,既是對核事故的擔憂,更凸顯對政府的不信任。
當局近年學乖了,面對大規模民眾示威,不再強行推進,往往採取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法,一度停工的大連石化項目悄悄復建就是明顯的例子。江門市民捍衞家園,目前這一仗只是小勝而已,接下來可能還要面對一場持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