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新一輪戰略對話在華盛頓舉行,作為中國新一屆政府成立後的首次,對話引起格外關注。不可否認的是,中方代表汪洋在國內政壇的影響力遠不如上任代表王岐山,中美戰略對話的成色已開始黯淡。
汪洋在廣東省委書記任上,被西方媒體稱為中國政壇的改革派,甚至將其當作前總理溫家寶的衣鉢傳人。在中共十八大上,海外一些政治評論家將汪洋能否成為中共政治局常委,視作中國會否繼續改革開放的重要標誌。結果汪洋在十八大失勢,海外媒體為其鳴不平,認為汪洋應該分管更重要工作,甚至將李克強主導的大部制改革也加到他頭上,從側面反映出海外輿論對汪洋抱予極大期望。
不過,從國務院確定的分工來看,汪洋在副總理中並非位高權重,他分管的領域包括外貿、農業、水利等,是難以獲得喝采的工作,與王岐山當年任副總理時的權力含金量相去甚遠。王岐山當時分管金融領域,並擔任國務院應對金融危機領導小組組長,而汪洋則擔任國務院扶貧領導小組組長。如果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中,王岐山可以就金融領域的相關政策拍板,汪洋肯定無法做到,他只能將議案帶回國請示。
因為分管工作、個人特質及在美國人脈等一系列問題存在差異,汪洋率領的中國代表團分量已大大降低,中美戰略對話的重要性也開始下降,從原本解決糾紛與矛盾的平台,變成一個各說各話的清談會場。這個變化也與中美兩國元首溝通頻密有關。習近平與奧巴馬早前在加州莊園進行長時間會晤,涉及的話題早已超過了中美戰略對話的議題。習近平牢牢掌握了對美外交的大權,汪洋充其量只能擔當傳話人,主動作為的能動性與空間並不大。
值得關注的是,汪洋在對話開幕時表示,「對那些可能動搖我們基本制度、損害我們國家利益的意見,這一點我們和美國一樣,無論甚麼樣的對話,我們都不會接受,會守住自己的底線」。他這席話表面上是說給美國人聽,實際上是說給國內聽的,言下之意就是堅決捍衞國家利益和中共政權,不會因為別人說他是「改革派」,就會在對話桌上被美國人利誘策反、沆瀣一氣。
在國內左派眼裏,汪洋是自由派代表, 是普世價值的擁護者,他率團與美國人對話,很可能引狼入室,為美國在華搞顏色革命提供通道。汪洋在開幕式上的表白,實際上就是表明立場,以正視聽。在中國左右對立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被貼上標籤的汪洋,無論說甚麼都會引發不同理解,隨着中美戰略對話的展開,今後的爭議也將層出不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