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管國產奶粉 只怕說易行難

國產奶粉臭名昭著,不僅嚴重損害兒童健康,而且影響國家形象,最近九個國家部委聯合出台號稱「史上最嚴」的保障嬰幼兒奶粉質量措施,強調從源頭至銷售一條龍監督。亡羊補牢,猶未為晚,政府規管奶粉當然是好事,怕就怕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再好的法規也不過是一紙空文。

根據九部委聯合發布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嬰幼兒配方奶粉質量安全工作的意見》,從奶源、生產加工、專櫃專區銷售到生產者責任賠償,環環監督,無一遺漏,尤以「五不准」最具針對性,包括不准委託加工,不准貼牌生產,不准分裝生產,不准用同一配方生產不同品牌的嬰幼兒配方奶粉,不准使用牛、羊奶粉以外的原料奶粉生產嬰幼兒配方奶粉。當局還明言不達標的奶粉企業將被淘汰,目標是將市場上一百二十多家企業合併重組,精簡企業數目,並承諾在官網實時更新奶粉企業訊息,挽回消費者信心。

問題官員 東山再起

今次出台的規管措施不可謂不多,不可謂不嚴,但條文是一回事,能不能落實則是另一回事。多年前內地相繼爆發大頭娃娃奶粉及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當局亦曾煞有介事對行業進行整肅,前國家領導人甚至在國際場合鄭重承諾,欲在一至兩年內解決中國食品安全問題。結果大家都看到了,食品安全問題沒有減少,反而愈演愈烈,毒奶粉依然此起彼伏,浙江早前更出現恐怖皮革毒奶,可見所謂整頓如同虛設。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國人對國產奶粉望而生畏,聞之色變,中國製造儼然成為偽劣毒的代名詞,並不是一朝造成,而是監管長期失控的結果。事實上,不管當局如何宣稱國產奶粉安全,國人仍然選擇用腳投票,寧願冒着「蝗蟲」罵名,長途跋涉到港澳以至跨洋過海到全世界搶購奶粉,也不願就近光顧國貨。如果政府言出必行,號令如山,徹底禁絕毒奶粉,國人豈會絕望至此?「中國製造」豈會淪落至此?

世不患無法,而患無必行之法。黑心奶粉屢禁不止,不是法律不夠完善,制度不夠嚴謹,而是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監管部門尸位素餐,有的甚至與奸商沆瀣一氣,充當保護傘。以三鹿毒奶粉事件來說,當局僅判三名奶農死刑,三鹿高層則從輕發落,因此問責下台的官員近年一個接一個東山再起。當局是非不分,賞罰不明,如何對得起受害的兒童?公信力蕩然無存,根本不足為奇。

說到底,一個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一個可以實現太空教學的國家,竟然生產不出安全嬰兒奶粉,是不為也,非不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