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多年前,俄國作家果戈里寫下諷刺官場醜惡的名著《欽差大臣》,入木三分,膾炙人口,想不到一百多年後的今天,中國官場竟上演了一場活生生的版本。一位名叫趙錫永的人自稱「國務院領導」,兩年多來在雲南等地招搖撞騙,地方官員信以為真,跟着他團團轉,殷勤招待,阿諛奉承,連傳媒也對他大事吹捧。若非國務院近日發出公函踢爆騙局,這場「欽差大臣」的戲不知還要唱到甚麼時候。
被網民封為「最牛騙子」的趙錫永,兩年多來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國務院研究室司長」、「副部長級巡視員」等身份,游走於湖南和雲南等地。期間傳媒時有報道他的新聞,還對其在汽車產業領域上的學問大加稱讚,湖南婁底市政府年前更聘請他為市諮詢委員會顧問,使這位假欽差如魚得水,跟不少大型企業也扯上關係,官場商場兩得意。
招搖撞騙無往而不利,假欽差的膽子愈來愈大。今年二月,他還裝模作樣帶領「專家組」到雲南玉溪考察指導一番,如果不是過分招搖,引起國務院懷疑,繼而揭穿騙局,相信還有更多地方官員上當受騙。奇怪的是,受騙官員雖然紛紛與趙劃清界線,但無一人因被騙而報警,假欽差至今依然逍遙法外。正如有網民質疑,官員招待假欽差吃掉多少公款,當中有多少利益輸送,如果逐一查起來,恐怕水洗也不清,加上堂堂官老爺上當受騙,面目無光,當然不敢自揭瘡疤,只好息事寧人。
今次事件不僅是個笑話,更是官場的醜陋。假欽差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可見官場擦鞋文化和歪風邪氣已到了何等地步。其實,當今資訊發達,只要稍為查證便可輕易揭穿騙局,地方官吏利欲熏心,拉攏權貴「寧殺錯,不放過」,就像《欽差大臣》裏面的群丑一樣,一心想巴結欽差,以便日後升官發財,結果賠了夫人又折兵。
當今中國道德淪喪,是非不辨,類似行騙事件已屢見不鮮。人稱「中國忽悠大王」的禹晉永早前落網,才揭發其學歷是假的,身份也是假的。一個巴掌拍不響,如果說騙徒無恥,瞞上欺下的官吏不是更無恥嗎?若非官場腐敗,人人想攀龍附鳳,騙徒怎麼會有市場?又怎麼會如此輕易得手?
以前有部港產片《假如我是真的》,說的是有位內地青年冒充高幹子弟,招搖撞騙,享盡好處,後來東窗事發,他在庭上反問:「我錯就錯在是個假的,假如我是真的,那我所做的一切就將會是完全合法的。」只要是高官或高官子女便可以為所欲為,這就是中國社會的現實,也是中國人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