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亂局難息 中東風起雲湧

前日是埃及前獨裁統治者穆巴拉克倒台兩周年,該國首位民選總統、穆斯林兄弟會出身的穆爾西,因早前強推憲法公投被冠上「新法老」惡名,他與兄弟會串聯竊國的批評不絕於耳,藉二次革命推翻穆爾西之聲響徹埃及各地,估計前日至少五十萬人上街抗議。埃及政局因經濟每況愈下愈加動盪的惡性循環,恐於區內各地上演。

觸發「阿拉伯之春」的深層原因之一,是區內經濟發展步伐追不上人口增長速度的「重症」,持續攀升的失業率和不斷膨脹的財赤,並非三朝兩天可以受控,埃及是當中重災區。

「阿拉伯之春」民主抗爭精神遍地開花,在那些與埃及經濟狀況相若的中東國家,民眾遇到不滿便上街示威,各路反政府力量蠢蠢欲動,從約旦國王以至突尼斯新上場民選政府,均像穆爾西政府一樣設法推行經改,給不利政局和社會安穩的經濟問題對症下藥,惟恐星星之火再度燎原,亂上加亂。

經濟困難逼人造反

雖然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傾力搶救,但不可能無條件向岌岌可危的中東國家施援,作為取得應急貸款交換條件的結構性改革,往往觸及低下階層最受惠的補貼和福利,一旦被取消或遭大幅削減,民間將怨聲載道、暴動四起。

相比之下,沙特等油氣大國,每年透過出口石化能源賺取巨額外匯,面對高通脹、高失業率等問題,尚可藉增加公開支出和福利等手段築起緩衝區。雖說這是治標不治本,但日子無疑比埃及等國好過一點。

「阿拉伯之春」牽引出區內潛藏已久的反西方情緒,西方主導的IMF眼見求助國的經濟局面空前嚴峻,也只能被動應戰,惟恐惹來趁火打劫指控。若執政當局因政爭迭起議而不決,或因擔心激起民憤舉棋不定,IMF也無可奈何,只能眼白白看着救亡機會不斷錯失,外資加速撤走,埃及、約旦和突尼斯的經濟困局雪上加霜,或驅使更多生活無依的低下階層加入反政府行列,給政爭火上添油。

埃及傳來二次革命呼聲,中東局勢恐怕沒有最壞、只有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