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三國文化旅遊風愈吹愈烈,繼宜昌去年九月宣布建關公城,荊州亦計劃投資三百億(人民幣‧下同)復建古城,打造三國文化旅遊核心景區,工程需在未來七年遷走六萬二千名民眾。專家指荊州市缺乏代表性三國歷史遺址,批評景區只是功利掛帥。另有指在明清古城牆內弘揚三國文化,是不符合文化靈魂。
耗資三百億的荊州古城復建計劃,佔古城總面積約三分之一,涉及一百八十萬平方米土地,主要用於歷史文化遺傳,其餘會作商業開發,帶動旅遊業。計劃已獲省政府批准,並同意啟動人口外遷工程,二○二○年前將分階段遷走六萬二千人口,會安置在郢城、荊北新區等,務求將古城城區人口控制在四萬五千人左右。
但歷史專家紛紛炮轟計劃只屬商業掛帥,指當地最能體現的是楚文化而非三國文化,而且缺乏具號召力的文獻、遺址支持,單憑小說《三國演義》的虛幻情節開發文化旅遊是功利表現,勞民傷財。而且荊州現存古城牆是明、清朝遺物,復建計劃參照此規制藍本,卻弘揚三國文化,是表現形式和文化靈魂不對等,對古城也不保護。
劉備借荊州、赤壁之戰等事迹令荊州名揚世界,惟現今的荊州市與三國的荊州不同。
史書《後漢書》和《三國志》所記,古荊州地廣人稠,下轄江夏、桂陽、長沙等八郡,即是今日的湖南、湖北全省加上四川、江西一帶。荊州市現存的三國文化遺址,僅包括曹操赤壁之戰敗走華容道、關羽北攻樊城曹仁前的點將台等。
湖北過去熾熱發展三國文化旅遊計劃,除了宜昌當陽斥五十億元建關公城,還有襄陽隆中投資三十億元的三國文化城。但工程都被專家和網民口誅筆伐,批評是擾民以賺錢的做法。
本報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