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命名啟豐 保釣方能成功

中國第一艘航母即將服役,有關命名眾說紛紜。半官方消息稱,航母將命名為「遼寧號」,這個命名平淡無奇,既難以張揚軍威國威,又無法凸顯銘記國恥之意和發憤圖強之志,航母需要響亮的名字,不妨叫「啟豐號」。

眾所周知,「啟豐二號」是香港保釣船,雖然機器老化、設備陳舊,但在今年八月十五日日本投降六十七周年之際,歷盡千辛萬苦,突破日本巡邏船的前堵後追,成功搶灘釣魚島。當紅旗插上釣魚島的一瞬間,海內外華人無不熱血沸騰;而「啟豐二號」被日本兩艘巡邏船夾擊的一刻,亦讓全體中國人群情激憤。

「啟豐二號」不畏倭寇截擊,宣示中國主權,在中華民族保釣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啟豐二號」一馬當先,雖然排水量僅過百噸,卻比裝備精良的中國海監船更有血性,更有骨氣。所以,用「啟豐號」命名中國航母可謂實至名歸。

對中國國防安全而言,問題不是擁有多少撒手鐧武器,而是決策層還有多少血性?不管武器如何先進,能否真正發揮武器功效的是人,尤其是決策層。如果北京決策層膽小怕事,不敢與強手相搏,再先進的武器也只能是一堆廢銅爛鐵;反之,如果決策層膽大心細,敢搏敢拚,再落後的武器也能發揮出驚人功效。中國海監船淪為太監船,民間保釣船登島成功,兩者高下立見,主要是血性差別。

抗倭平寇 掃蕩群狼

中國海軍近年不僅從俄羅斯購入現代艦艇,還推出中華神盾艦以及新一代核動力潛艇,可惜這些先進的海軍裝備未能有效維護本國海疆安全。在釣魚島和南海諸島相繼告急下,中國海軍卻遠赴亞丁灣打海盜,避難就易,捨近求遠,實在讓國人氣餒。

毛澤東當年說過,美國是鋼多氣少,所以是紙老虎;而中國則是鋼少氣多,因此敢跟美國叫板。如今的中國,鋼也不少了,氣勢卻低頹,面對國家核心利益被不斷侵犯,不敢正面反擊,手中武器淪為擺設,難怪西方媒體嘲笑中國從神龍變成紙龍。

但使主席英魂在,倭寇豈敢掀波濤?在近期的反日遊行中,民眾自發地舉起毛澤東的照片,呼喚毛澤東回歸,其實是對當局軟弱外交的強烈不滿。這些年,當局援交充當外交,奴性代替血性,以韜光養晦為名,行縮頭烏龜之實,像吳建民之流的所謂著名外交家,更是以取悅外國為榮,以捍衞主權為恥,民眾的不滿早已直沖雲霄。

須記神州罹屈辱,毋忘釣島歷災殃。中國第一艘航母命名「啟豐號」,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可以將保釣勇士的血性與魂魄注入給解放軍官兵,讓他們知恥而後勇,抗倭平寇,掃蕩周邊之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