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晚清崇洋外交 嘆現代缺鈣外交

清朝末年,中華衰微,列強坐大,官員崇洋,毫無尊嚴,令人扼腕。時至今日,中國已是世界大國,外交仍然缺鈣陽痿腦癱,有如時光倒流,讓國人悲憤莫名。

清末民初時的《清稗類鈔》記載了許多晚清外交亂象。比如當時的英國駐華公使威妥瑪描述滿清專責外交的總理衙門及其大臣:「皆喃喃學語之小兒耳。擊之則號哭,撫之又驕慣。左手打之,右手摩之,乃對中國外交家之善法也。」

威妥瑪的左右兩手,其實就是軟硬兩手,說穿了就是吃準滿清統治者死要面子、不怕活受罪的奴才稟性。列強用軟的一手給滿清面子,以獲取大大的好處,用硬的一手逼滿清上供更多民脂民膏,以換回在洋人面前的面子。某種意義上,他們比許多中國人更加了解滿清統治者,對中國國情看得更清晰。

類似事件照樣發生在現代。美國宣布對台軍售,中國外交部、國台辦、國防部異口同聲抗議,聲稱中國核心利益不容侵犯,已到了給美國「立規矩」之時,應對涉事的美國軍工企業施加制裁。但中國官員高談闊論時,美國早就預言:「中國式的胡攪蠻纏,最多不超過八個月。」

軟弱窩囊 百年不變

果然,剛過半年,在美國「中美共治」的誘惑下,中國領導人與軍頭相繼訪美,又與美國「同舟共濟」了。中國外交軟弱,可謂「一百年不變」,英美對中國外交的認識也是「英雄所見略同」。

《清稗類鈔》還記載,有位中國駐日本公使竟遭到各國公使公然戲弄,在大庭廣眾之下用指頭彈其面頰說:「貴公使福人福相,尊面之滑潤,尚如嬰兒。」又扯着他的朝珠說:「貴公使有此奇寶,宜終日玩不釋手,如小兒之得食物也。」該中國外交官不敢還以辭色,只是訕臉陪笑,生怕一惱怒就會「引發國際糾紛」。

類似的窩囊外交官並沒有隨着清朝覆滅而消失,反而現在大行其道,最著名的要算前駐法大使吳建民。近年來,吳建民謬論不斷,南海諸島被佔,他聲稱「不贊成南海亮劍」,「不要一提核心利益就打打殺殺」;日本在釣魚島衝撞中國漁船、扣押中國船長,他反而勸國人「要理性愛國」;美國航母到黃海軍演,他又「語重心長」地提醒國人,中美關係不能出問題,「一出問題就不得了」。總之,吳建民不怕中國人憤怒,就怕洋大人不高興。

清末崇洋外交,是因為「弱國無外交」,沒有國家實力做後盾,外交官說話自然不硬。但現在中國已是世界經濟第二大國,是美國最大的債主,為何也是如此缺鈣陽痿呢?難道中國天生是軟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