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是利比亞戰事開打一周年,在去年三月十九日,法國率先向卡達菲部隊發動空襲,在北約支援下,班加西反對派遠征首都的黎波里之戰揭開序幕,約半年後反對派佔領的黎波里,逃走的卡達菲其後在混亂中被殺。可惜的是,利比亞亂局未有因為卡達菲倒台結束,原定於本年六月舉行的議會選舉,因部落衝突和東西對立加劇蒙上陰影。
天下之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利比亞人口六百多萬、由百多個部落組成,狂人卡達菲掌權四十多年,採取高度中央集權,惟利國部落文化根深柢固,他偏重西部冷待東部的治國模式,正正反映其治權無法伸延全國,不得不強本弱末,惟此舉長遠只會激化東部勢力對卡達菲的仇恨。
卡達菲生前曾預言自己倒台後利比亞會破碎,事後看來,這絕非狂人嚇唬西方的誇大之詞,而是他掌權數十年的經驗累積。
隨着中央集權時代落幕,取代狂人上台的,是威望與實力均欠奉的全國過渡委員會。對過去數十年遭邊緣化的東部地區而言,要尋求補償、撫平傷痛,最直接的方法莫過於恢復聯合王國時代那一套聯邦制。本月初利比亞東部昔蘭尼加地區宣布自治,除了外交該區運作會獨立於過渡委員會。
誠如一些學者所說,當年利比亞推行地方自治,某程度上是針對地域隔閡所帶來的管治問題,時移勢易,現今的利比亞通訊和交通網絡比以前發達,理應成為促進東西交流、團結兩地的平台。
理想歸理想,現實還現實,昔蘭尼加地區長年受壓,壓迫愈大、反彈愈大,眼見全國過渡委員會起草的選舉法,將國民議會二百個議席中的一百一十一席,分配給西部地區,昔蘭尼加地區僅分得六十席,無論分配準則為何,國家政治重心西傾情況不變,強化了東部地區的自治決心。
昔蘭尼加地區的單邊行動,損害過渡委員會威望,拒絕繳械和接受整編的各路武裝勢力更難馴服、要價更高,並趁亂擴大地盤,加深分裂危機,靠民主制度維繫國家團結的如意算盤,愈來愈打不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