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請世遺星馬爭「撈起」

【本報綜合報道】每逢農曆新年,新加坡及馬來西亞的華人都會享用當地的傳統賀年美食「撈起」。但新加坡近日發起將包括「撈起」的獅城美食,申請成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再掀起星馬之間的美食專利爭奪戰。

新加坡一名姓陳的教授早前在facebook上,設立「為新加坡爭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的網頁,列出申遺的幾種獅城代表美食,當中包括撈起。有馬國食家認為,撈起在星馬尚未分家時就已出現,理應屬於馬國。但他們都認同撈起能發揚光大,新加坡功不可沒。

馬國常失「正名」先機

有馬國食家批評,馬國政府在推廣本土美食方面做得不足,常常忽視華族美食,只顧促銷椰漿飯或沙爹等食品,才一再令馬國多種華裔傳統美食成為專利爭奪的目標。即使馬國是某款美食的開山鼻祖,卻往往因此失去「正名」的先機。星馬過去亦曾為肉骨茶、海南雞飯及辣椒蟹的專利誰屬,掀起過罵戰。

不過星馬兩地的食家普遍認為,食物無專利權可言,兩國無必要為此爭論不休。如馬國便有專欄美食作家認為,撈起就如海南雞飯,是區域共同衍生的文化遺產,不能單純用國界去界定。

寓意新一年撈個風生水起

撈起又名撈生、撈魚生、七彩魚生,是星馬華人愛在新年期間進行的聚餐傳統,材料包括生菜、西芹、紅蘿蔔、花生碎等,切成絲狀圍在大盤中,中間再放一堆新鮮魚生片,色彩繽紛。吃時會先加上各式醬料,然後眾人一邊拿筷子撈着菜及魚生片,一邊高聲喊出吉祥語,將盤中材料高高撈起,場面熱鬧,喜氣洋洋,寓意新一年撈個風生水起。

撈起於上世紀四、五十年代由中國廣州傳入當時的馬來亞,經當地華人改良後,吃法和配料已有不同。星馬華人多於初七「人日」享用撈起,但也有人在團年飯或新春團拜時加進此菜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