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化挑戰大 德班協議聊勝無

南非德班原定兩星期的聯合國氣候大會,在加時談判兩日後,硬生生從破裂邊緣掙扎回來,達成「德班一攬子協議」:在替《京都議定書》續命之餘,亦啟動綠色氣候基金,發達國家負起協助窮國責任,並且計劃從二○二○年起,貧富國家一視同仁,在碳減排上同受法律約束。今次突破不可謂不大,協議內容聽起來了不起,不過能否落實仍然疑問重重。

二○○七年峇里和二○○九年哥本哈根的氣候大會,雷聲大雨點小,各方開始時雄心壯志,充滿期望,結果慘淡收場,以失望告終,相比起來,德班氣候大會有驚喜得多,尤其它一度瀕臨破裂,最後出人意料地達成協議,更加難能可貴,德班氣候大會主席馬沙巴內說,氣候談判取得歷史性進展,這是一項里程碑。他的形容並不為過。

新訂協議十畫未有一撇

險些「葬身」德班的《京都議定書》,奇迹地起死回生。在一九九七年簽訂的《京都議定書》,是全球性限制溫室氣體排放的協議,不過由於協議法律約束發達國家碳排放量,可是對發展中國家卻網開一面,美國前總統小布殊認為對發達國家不公平,索性沒有提交國會確認,換言之,曾是全球最大碳排放國的美國,逍遙在外,日本和加拿大等一些屬發達國家的簽署國,現時也充滿抵制情緒,歐盟則持觀望態度,討價還價,令第一承諾期在明年底屆滿的《京都議定書》,奄奄一息。《京都議定書》得以延長,第二承諾期從二○一三年開始生效,三十八國繼續作出具法律約束力的減排承諾,無疑是中國和印度等發展中國家的勝利,這些國家起碼有多幾年免受減排法律約束。中印等國亦迫使發達國家負起責任,啟動綠色氣候基金,協助貧窮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和轉用潔淨能源。

然而,制訂新的具法律約束力減排協議,泯除發達與發展中國家的分野,立志無疑高遠,卻是十畫未有一撇,一切只是一個承諾而已,所有細節有待談判,而這往往是最艱巨的。按照計劃,協議將在二○一五年完成制訂,四年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到時會有甚麼變化,無人能夠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