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愛北上「開餐」,但內地食品造假問題猖獗,除要提防「平嘢無好」,原來「貴嘢都有假」。重慶市工商局近日在水產市場,查獲逾九百公斤仿鮑魚,另有大批仿魚翅,該批仿真食品僅由魚膠、水、大豆和魔芋等合成的低價貨色,價格便宜,惟中低檔餐館、酒樓為降低成本,竟以假亂真,將售價十元(人民幣‧下同)的仿鮑魚當真貨賣,價格高達二百元一份,牟取暴利。而且因製造、烹調過程含各類添加劑,對食客健康毫無保障。
內地傳媒報道,早前重慶有市民在酒樓品嘗魚翅、鮑魚後,感到口味不妥,懷疑食肆「舢舨充炮艇」,以次貨充好貨。工商部門接獲投訴後,於上月廿九日突擊檢查主城區水產品主要集散地,在當地三大水產市場內共十一家水產品經營戶,發現大量「合成魚翅」、「素鮑魚」,全屬三無(無標註產地、生產日期、保質期)產品。
執法人員調查下更發現,所謂魚翅僅由魚膠、水、葡萄糖等合成。在另一間商舖發現的「日本深海鮑魚」,商標下方明確標註了「仿真」二字,產品配料中含有大豆蛋白、海藻提取物、卵磷脂等;而部分仿鮑魚則以大豆、海藻、魔芋製成。
翌日,大渡口區工商人員再查獲仿鮑魚三千三百一十八袋,總重量達九百零二公斤。另有三無「合成魚翅針」五百零八袋,約二百五十四公斤。
「批發商將採購價僅四至十元的魚翅和鮑魚,轉手賣給酒樓,魚翅價格一般十五至二十元一份,鮑魚則賣到四十元一隻。」執法人員表示,中低檔餐館、酒樓為了提升食品規格、降低成本,用假冒鮑魚、魚翅當真貨出售,部分價格可賣到二百元一份。經烹調後,少食海鮮的食客難從口感辨別真假。
據悉,合成魚翅為增加咬勁和黏性,還會加入瓊脂和其他添加劑,長期食用對身體有害。而部分餐廳更會加入各類增味劑、香精、色素烹調仿鮑魚,進食易傷害人體肝腎。
對於內地酒樓將仿鮑魚及仿魚翅當真貨賣,本港飲食界則強調,本地業界向來貨真價實。「本港業界好守規矩,不過鮑魚有唔同產地,有時容易混淆。」
香港餐務管理協會主席楊位醒亦稱,本港鮮有以假當真情況,惟罐頭或乾鮑價錢有別,不排除有類似混淆情況,但相信兩者可從口感區別。
就內地破獲仿鮑翅充真貨賣,本港海關發言人表示會了解事件,並定期派員巡查市面店舖。根據《商品說明條例》,出售或供應附有虛假商品說明的貨品,屬嚴重罪行,最高可被判罰款五十萬港元及監禁五年。
專案組、兩岸組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