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道】希拉妮歷史性訪問緬甸,華府圍堵中國的意圖昭然若揭。希拉妮前日更向緬甸「教路」,不點名指中國向緬甸提供外援,是「着眼該國的自然資源」。內地學者昨群起反擊,斥美方沒資格批華。但亦有學者承認,美緬合流勢影響中國經印度洋的海上運輸線。
美國國務院前日稱,美國與緬甸的接觸與中國無關,而且不是針對中國,美方一直有跟中國磋商緬甸局勢。希拉妮同日卻在仰光提醒東道主要當「聰明的買家」。她警告:「要提防那些主要興趣在於攝取資源,而非提升受援國實力的援助者。」雖沒指名道姓,但外界普遍認為她是針對中國。希拉妮昨否認美國與緬甸建交是為制衝中國勢力,表示「歡迎中國與鄰里共建正面而具建設性的關係」。
面對美緬合流,中國外交部昨亦向緬甸示好,提醒美國應解除對緬甸的國際制裁。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時殷弘亦反駁希拉妮言論,指出美國歷史上許多援助都着眼於為美國資本開拓市場,亦有軍事考量。不過,清華大學國際傳播研究中心主任李希光認為,緬甸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樞紐,美國致力提升在太平洋影響力,令中國中部經緬甸到印度洋的航運路線愈趨不明確。
奧巴馬政府致力在亞洲圍堵中國之際,彭博社透露,華府亦啟動冷戰時期的國安權力,迫使美國多間電訊公司透露機密資料,藉此找出中國的網絡間諜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