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宮發射固可喜 可憐民生無人理

天宮一號發射成功,中國建立空間站以至登陸月球的宏圖大計揭開序幕。當不少民眾為國家科技成就卓著感到自豪與驕傲的同時,也出現了不同聲音,認為當局應將發展空間計劃的龐大資金,用於改善民生。

內地著名經濟學者、前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國際貿易系主任王福重早前在微博上以「祈禱發射失敗」撰文,旋即引發爭議,有網民指其「傷害了航太業工作者感情和億萬中國人愛國之情」。航空航天大學也發表聲明,稱王早已離職,欲劃清界線。相關微博其後修改為「哀民生之多艱」,目前已經關閉。

在一片討伐聲中,也有網友力挺王福重,指他只是想表達「軍工與民生協調發展」的個人觀點,希望當局關注國富民窮問題。也有人說,王福重祈禱天宮一號失敗總有其理由,中國的現狀不適合大力發展航太事業,政府有錢應先扶貧。

衞星上天 紅旗落地

王福重的言論固然是見仁見智,惟不可否認的是,他代表了部分民眾的想法。在老百姓生存、教育、醫療衞生等基本社會福利仍未健全的情況下,耗費巨資「放衞星」,甚至搞政績工程,這種只重科技、漠視民生的做法,難以獲得基層民眾的認同。

近年中國財政收入屢創新高,今年估計將突破十萬億元大關。然而,政府富甲天下,百姓日益窮困,在經濟高速發展的盛宴中,普羅大眾難以分得半杯羹。大幅增長的財政收入中,有相當部分淪為權貴盤中飧。上海辦一場世博四千億元,廣州辦一場亞運兩千多億元,深圳辦一場世界大學生運動會一千多億元,這些政績工程非但未能改善民眾生活,反而因徵地拆遷等倒行逆施,引起民怨沸騰。

中國如今已貴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與此同時,也是世界上窮人最多的國家,根據世界銀行的數字,中國平均每五個人中就有一個是貧困人口,比例與柬埔寨和危地馬拉差不多,實在丟人現眼。

國家財政部聲稱,去年全國公共財政支出的三分之二用於保障和改善民生。但事實上,百姓的感覺恰恰相反,國家愈來愈有錢,老百姓實際生活質素卻一年不如一年。

發展科技,目的無非是改善人民生活,如果當局耗資巨大發展航天科技,卻不去改善基層民眾的生活,老百姓得不到實惠,這種科技又有何用!前蘇聯「衞星上天,紅旗落地」的歷史悲劇,實為前車之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