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府磨拳擦掌 網戰時代降臨

互聯網滲透率不斷上升,政治、軍事、經濟和社會運作,與網絡世界交織在一起,那些於現實世界中出現的爭鬥和角力,也隨之降臨網絡。美國國防部日前公布的首份網絡戰略報告,在在說明網絡是兵家必爭之地,網戰時代悄然揭開序幕。

美國國防部副部長林恩將網絡視為作戰區域,準備跟私營企業和盟友協同作戰保護網絡安全,令人不感意外。事實上,觀乎黑客活動愈加猖獗,輸電和通訊等基建設施的電腦系統隨時遭到入侵,從荷里活電影《虎膽龍威4》的情節可見,網戰殺傷力不比核戰為低。至於美國軍方或國防工程承包商儲存在電腦的機密資料一旦失竊,除危及美國國安,也可能令美國領先全球數十年的軍事技術優勢,一下子消失。

林恩提出「將被動防禦轉變為主動防禦」,令人擔心美國為捍衞國安先發制人、以攻為守,甚至採取實質軍事反擊,刺激其他國家作出類似部署。

確認攻擊源頭困難

根據白宮發出的指引,華府容許軍方向別國網絡傳送不帶有病毒或蠕蟲的電腦編碼,以確保日後發動攻擊時路徑暢通,情況就像發動空襲前、先透過衞星確認目標。不過,互聯網四通八達,黑客施襲方式日新月異,確認網絡攻擊源頭的工作,比想像中困難,正如林恩早前說,恐怖分子遲早也掌握到類似的技術。美國在四面楚歌的情況下,會否以寧枉勿縱的方式迎敵?

不少網絡攻擊命中目標前,會「取道」中立國家的網絡從而擾亂視聽,就像○七年愛沙尼亞多個政府和企業網站遭入侵,該國將矛頭指向俄羅斯之同時,卻發現不少發動攻擊的電腦位處美國境內。愛沙尼亞政府「取道」美國本土網絡反擊施襲者,會否被視作侵略別國?換作遇襲的是美國政府,當局會否以大欺小、將類似的反擊行動解讀為合法自衞?

根據華府早前向國防部發出的指引,像美國戰機飛越別國領空前、必須先得到對方批准,網絡反攻行動也有這方面的限制。總之,華府對網絡軍事行動作出的規範,對全球網絡發展帶來巨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