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低標準 如同驅民入毒海

中國黑心食品氾濫成災,其中食品安全的低標準是重要原因。很多在西方國家明文禁止的食品添加劑,在中國都可以合法添加,這種不合理的做法,相當於驅民進入毒海。

自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爆發後,中國修訂了「生乳安全標準」。意想不到的是,新標準中的蛋白質含量、菌落總數等細分指標均低於一九八六年的國家標準,其中生乳蛋白質含量由一九八六年舊版的百分之二點九五降到百分之二點八,每毫升菌落總數從原來的五十萬放寬至二百萬。如此標準,等於一夜退回二十五年前。

中國食品安全標準不僅比過去低,更比西方國家低。像瑞典研究機構宣布,雀巢等品牌生產的部分嬰兒食品含有砷、鉛等重金屬,有安全隱患,但中國疾控中心指這些品牌在華產品驗出的重金屬未超出中國標準。

無良商販 肆無忌憚

去年,麥當勞的麥樂雞在美國被發現含有兩種化學成分「聚二甲基硅氧烷」和「特丁基對苯二酚」,麥當勞中國公司回應稱,這兩種物質含量均符合現行中國食品添加劑的衞生標準。更荒唐的是,早前發生的蜂膠造假事件,造假者在樹膠裏添加蘆丁、槲皮素等黃酮類物質,人為提高總黃酮含量,反而符合蜂膠國家標準。

正因中國食品安全低標準、寬要求,故有毒食品大行其道,很多原本在國外禁止的食品都傾銷到中國,中國的無良商販更可肆無忌憚地生產「化學食品」。這也從側面說明,當局根本視民如草芥,刻意批量生產新東亞病夫。假如當局真的重視人權,為何不採取與歐美一樣的食品標準呢?

不僅是食品安全標準,空氣質素標準也是如此。不久前,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發表研究報告,指出中國政府在京奧期間成功將北京市的空氣質素提高三成,但在奧運會結束後一年,約六成的改善成果消失了。對此,北京官員大為光火,認為美國的說法無憑無據。

其實,這也是檢測標準不同所致。美國和歐盟主要監測直徑小於二點五微米的懸浮粒子,北京環保部門則主要監測直徑小於十微米的懸浮粒子。也就是說,中方的標準比歐美寬得多。因此,在美國標準下是污染的空氣,在中方看來則是優良的空氣。

無論食品還是空氣,中國都不如外國,無怪乎那麼多中國富人選擇移民海外。一個殘山剩水、空氣污濁的神州又有何吸引力可言?正如有人所說,如果有來生,不再做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