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黑心產品層出不窮,除有毒食品充斥市場,就連盛載食物的容器都有毒!山東媒體偕同國際食品包裝協會秘書長董金獅到臨沂市三大塑料批發市場視察,赫然發現市售用完即棄的膠飯盒,竟逾八成不合格。業界直指大批廠商為減省成本,以廢料、舊光碟等當飯盒原料,殘餘毒素危害人體健康。
從事包裝生產行業二十多年、近年多次披露毒飯盒問題的董金獅指出,內地飯盒不合格率長年高企,一直是全國性問題,臨沂市的現象只是再次印證問題的嚴重性。他於臨沂市的塑料批發市場發現,大批透明飯盒不夠透明,甚至有部分顏色發黃,顯然生產過程中混入過多雜質。
有飯盒批發商直言,能按顧客要求減低生產成本,最平每個只要三、四角。董金獅指出,這類廉價飯盒的原料可疑。
山東媒體進一步調查,果然從生產廠商口中得悉,是以廢棄塑料、回收光碟,甚至舊的發泡膠盒等廢料生產。
以廢料製作的飯盒因含過多雜質,廠方又以碳酸鈣、滑石粉、工業石蠟、螢光增白劑等加工,藉此令飯盒看起來潔白光鮮。但事實上,這些毒飯盒可增加消費者患癌機率,而其中的碳酸鈣、滑石粉可致人膽結石及腎結石,而廠商在生產過程或缺少消毒,令飯盒帶有細菌。
董金獅表示,根據業內過去統計,全國每年消耗的即棄型飯盒多達一百五十億個,粗估不合格率超過一半。山東臨沂市逾八成不合格的情況,可稱為毒飯盒氾濫區。
臨沂市的毒飯盒來源,很大部分來自同省的青島市。據指青島有近三十家工廠生產飯盒,但正規的少於兩成。大部分廠商原只生產包裝用的塑料盒,但又暗中生產飯盒。雖然國家規定,飯盒生產必須選用食品級樹脂等原料,並有嚴格的消毒衞生程序,但這些廠家懶理、明知故犯。
董金獅指出,內地於監管方面存在漏洞,涉及工商、質監等多個部門,惟各部門協作不夠完善,令違規廠商得以繼續營運。他又指出,內地衞生紙、餐巾紙的生產標準也不夠完善,始終未明令禁止使用滑石粉、螢光增白劑,建議當局盡快加強規管。
本報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