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閃亮耀目的鑽戒是女士的恩物,但內地媒體揭發,市售的鑽戒質素良莠不齊,存在冒充外國品牌,虛高價格、短斤缺両等問題,一隻標價上萬元的鑽戒,成本價僅需要兩千元,暴利多達四倍。由於現有法規對珠寶市場的監管不足,消費者難以維權及追究業者的責任。
《半島都市報》引述業內人士指,內地九成珠寶在深圳製造,所謂的比利時珠寶、香港珠寶等國際知名品牌,大多產自深圳一些小型加工廠,只是貼牌貨。在羅湖水貝工業區就有約三千家珠寶加工廠,進行配石、鑲嵌、電鍍等程序。有加工廠老闆坦言:「你想做甚麼牌子都行,鑽戒加工好後,刻上你想要的字印就可以了!」部分加工廠無牌經營,金飾經常短斤缺両造假。
另外,鑽戒價格差異甚大,同樣是二十份的鑽石,有商家開價九千元,有的標價六千元。珠寶行經常打出割價標語,折頭可低至三折,有業者坦言:「你標價六萬元都能賣,你的原價是多少,消費者又不知道!」記者調查發現,若鑽戒以二千元價格出廠,零售價超過一萬元,珠寶行、商場等可瓜分豐厚的利潤。
國家黃金珠寶玉石檢驗培訓中心珠寶鑑定師海燕認為,內地在珠寶估價上沒有統一的標準,加上國家沒有出台對珠寶行業的規定,沒有完整的行業法規和管理條例,是催生珠寶暴利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