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特色吃飯權 逾億百姓被脫貧

有位上海的全國政協委員提案,指當局設定的貧困標準線太低,以至於超過一億民眾「被脫貧」,而所謂貧困線,竟是根據人體攝入熱量卡路里來設定。原來在中國,有飯吃餓不死就算脫貧了,貧困線充其量只是生命保障線,照此說來,神州大地哪裏還有貧困者?

中國自一九八五年起確定貧困線,當年為人均年純收入二百元。目前貧困線為二○○九年所定,不到一千二百元,二十四年增長約五倍,然而同期中國的GDP已增長四十二倍。不患寡而患不均,國家經濟突飛猛進,貧困線增長卻慢如蝸牛,財富分配失衡,國富民窮,令社會缺乏最基本的公正性。

荒唐的是,貧困線的依據以每人每天攝入熱量二千一百卡路里來推算,譬如二○○八年貧困線為四百七十一元,當局認為每天一點三元的食物開銷就能滿足一個人的熱量攝入和營養需求。一九八五年食品消費在溫飽測算體系中佔六成比率,一九九七年調升至八成五。

吃飯固然重要,但貧困線不能只保「吃飯權」,居住、教育和醫療也是人的基本生存條件,豈能忽略不計?當今神州,多達逾億百姓人為地「被脫貧」,他們居無住所、上不起學、看不起病,甚麼經濟騰飛,甚麼大國崛起,與他們毫無關係。

卸責遮醜 自欺欺人

事實上,如果按照聯合國確定的標準,日均消費低於一美元屬於「絕對貧困」,低於一點二五美元屬於「貧困人口」,中國的實際貧困人口應該是逾億人,而不是按中國標準計的四千三百萬人,兩者天差地遠。

當局堅持貧困線標準的中國特色,目的是為了彰顯政績,掩蓋矛盾。貧困線愈低,貧困人數愈少,政府政績就愈大。這樣的中國特色,人為壓低了貧困線標準,看上去數字很美好,實際上是卸責遮醜、自欺欺人。誠如網上段子所言:餓不死為貧困線,能吃飽是溫飽線,剛吃好就成小康線,吃飽吃好才是富裕線。

其實,貧困人口多不一定會讓人難堪,金融海嘯一度令美國貧困線以下人口猛增四百多萬,每七個美國人中有一個需接受政府救濟。反觀中國領導人卻沒有勇氣承認貧困人口逾億的現實,至今依然在粉飾櫥窗,掩人耳目。當中國特色的貧困線不敢與國際接軌,當「被脫貧」的中國人不能真正脫貧,當局又如何「讓人民生活得舒心、安心、放心、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