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同樣道理,世界各國也是衰極必盛,盛極必衰,歐洲也逃脫不過這宿命。
始於希臘的歐洲主權債務危機不斷擴散,令歐元區風雨飄搖。雖說最近「歐豬」賣債進度理想,但歐元區第四大經濟體西班牙財政狀況未許樂觀,倘該國與葡萄牙同時出事,救市基金恐不敷應用,惟「大金主」德國抗拒加碼救市,歐債危機恐進一步深化,加劇歐洲衰落之勢。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提起歐債危機,不能不從近代歐洲興衰談起。工業革命為歐洲崛起奠基,擴張主義和殖民主義將歐洲的政治、軍事和經濟力量推向頂峰。但物極必反,經過兩次世界大戰蹂躪,歐洲一蹶不振,殖民地時代日薄西山,「日不落帝國」英國雄風不再,在美蘇稱霸的冷戰時代扮演次要角色。
踏入後冷戰時代,從歐洲共同體發展出來的歐盟,以打造政治和經濟聯盟為目標,歐盟目前是世界經濟最大體系,歐洲一體化前途無可限量。可惜,歐債危機打亂歐盟一體化如意算盤,令歐盟政策框架存在的缺陷表露無遺,並凸顯發展水平差異對歐洲一體化造成的羈絆。
歐元區敗筆在於實行統一貨幣政策的同時,卻無一套統一的財政政策。歐盟《增長與穩定公約》規定,成員國赤字不能超過國內生產總值百分之三,負債率不能超過國內生產總值六成,執行寬鬆令上述規定形同虛設、種下禍根。金融海嘯重創全球經濟,市場信心動搖令希臘難再以債冚債,為免危機擴散,德法等被迫出手。
德國人講求節儉,政府拿公帑接濟財政紀律欠佳的「歐豬」,朝野怨聲載道。歐元區理論上有入無出,加上德國主要出口市場為歐元區,總理默克爾面對群眾壓力,食得鹹魚抵不得渴,在加碼救市方面扭擰,為歐債危機深化埋下伏線。
要填平歐債這個無底洞,歐豬及準歐豬不能再舉債度日,滅赤勢在必行。然而,要民眾放棄一直享有的優厚福利和待遇、助國家渡過難關,談何容易,衝着政府節流裁員措拖而來的罷工示威無日無之,可見一斑。在西班牙屬打工皇帝的機場航管人員,更厚顏得於去年長假前夕罷工,騎劫航空交通阻撓政府滅赤。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歐債危機陰霾下此起彼伏的罷工示威之聲,是歐洲積弱不振的悲歌。
(歐洲興衰系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