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消費天文數 天知地知官府知

歲末年初,內地黨政部門照例發布各種年度統計數據,很多是經不起推敲的文字遊戲,或粉飾政績,或報喜不報憂,非但得不到百姓喝采,反而遭來批評,最典型者莫過於中紀委有選擇地公布「三公消費」數據。

中紀委近日證實,各地區各部門的「三公消費」,即因公出國(境)、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公務接待等三項經費的財政預算,在二○○九年縮減一百五十八億元的基礎上,二○一○年又壓縮五十七億元。

孤立地看,五十七億元確不是小數目,但是「三公消費」總共花費多少才是問題所在,就好比一個學生考試進步了十分,獲得家長稱讚,但如果滿分是六百分,這十分有甚麼意義?而中紀委偏偏沒有披露這一關鍵數字,讓民眾如墮雲霧。沒有比較就沒有鑑別,只講減數,瞞着總數,再高明的數學家也算不出個所以然來,這不是在侮辱百姓智商?中紀委既然不想或不敢公開「三公消費」真情,又侈談甚麼反腐成績呢?

猶抱琵琶 怕見陽光

「三公消費」作為官場腐敗重災區和民怨焦點,近年備受各界關注,尤其是每年「三公消費」數額,眾說紛紜,前年媒體傳出「三個六千億元」版本,很快遭到官方否定,認為誇大其詞。今次中紀委發布治理「三公消費」消息,本應公布權威數據,以正視聽,但讓人費解的是,堂堂中紀委竟然也猶抱琵琶,可見「三公消費」的水深不可測。

其實,早在十年前官方統計年鑑就已透露,一九九九年全國「三公消費」達六千億元,近年國家行政經費開支每年增加一千億元,突破一萬億元大關,而「三公消費」兩年才壓縮區區兩百億元,連個零頭也算不上,無異於九牛一毛。看來中紀委也有難言之隱,交出這份成績單,民眾不收貨,不如將真情雪藏,成為天知地知官府知而百姓不知的謎團。

毫不誇張地說,「三公消費」就是天文數目。中央三令五申,阻止不了浩浩蕩蕩的公費出國大軍,住一流酒店、嘗西方美食,連鄉鎮幹部也爭相出洋考察。美國《洛杉磯時報》近日報道,僅據拉斯維加斯和三藩市兩地的資料顯示,每年中國官員在當地消費高達五百八十億美元。至於公車消費,更是一筆糊塗帳。去年四月,北京交通部門通報全市公務用車總量四萬九千輛,七個月後,媒體披露北京公務用車達七十萬輛,相差如此懸殊,有記者向有關當局求證,被告知「這個問題很敏感,不便透露」。

每年幾千億元的三公消費,透支國民財富,拖累公共福利,提高人民生活成本,令政權喪失民心,禍國殃民。當局要扭轉危局,一靠制度二靠監管,背水而戰,遺憾的是,中紀委也怕見陽光,也畏懼百姓,芸芸眾生的反腐信心從何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