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收入分配不公、貧富懸殊嚴重,加上物價持續上揚,官方權威調查均顯示,民眾極度不滿現狀,隨時引爆社會動盪。中國社科院昨日公布本年度《社會藍皮書》,直指城鄉居民對價格波動的承受能力顯著下降,民眾整體生活滿意度持續下滑,對國家經濟形勢及政府管理的信心也回落。專家警告,若繼續讓低下階層處於絕望狀態,幼園殺童等報復社會潮或將重現。
本年度的《社會藍皮書》(下稱藍皮書)指出,民眾對樓價問題的關注度仍在上升,半數城鎮居民對政府的首要期望是「降低房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去年八月到今年四月間,全國七十個大中城市的樓價比去年同期增加,上月份的同比漲幅達到百分之九點一。藍皮書提醒,如何控制房價、滿足群眾需求,特別是中低收入年輕人的住房需求,是當前改善民生的重點。
雖然藍皮書列明,今年全國人均生產總值約近四千美元(約三萬一千港元),但藍皮書主編、中國社科院社會學所所長李培林直言,在分析社會生活變化時,不能只看平均數,很可能大多數人仍活在平均數以下。
藍皮書指出,金融危機對居民生活的負面影響在今年逐步顯現,因居民收入增長乏力、物價上漲、房價高企、社保體系尚不健全等壓力,令民間生活滿意度減低。調查顯示,不足五成人滿意自己的職業狀況,多達兩成城鎮居民首選理想職業是公務員。藍皮書分析,結果反映出群眾追求安穩,長遠恐影響整個社會的發展與進步。
李培林指出,今年出現一系列引起關注的突發事件,包括上半年連續發生的校園血案。這些案件有一個共同特徵,就是弱勢的孩子成了報復對象。李指出,如果社會底層處於絕望狀態,難以改變他們自身的狀況時,往往會作出一些反社會的行為,特別是向更弱勢的群體進行報復,對社會危害很大。因此,政府有必要出台方法,讓各人都有上升的希望,才能避免這類事件發生。
■本報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