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代價沉重卻未達目標

【本報綜合報道】「我們贏了!美國將民主帶到伊拉克!」一名駐伊美軍士兵回國時興奮地對着鏡頭大喊。但美國在這場曠日持久的伊戰中究竟得到甚麼?有學者指美國這一仗付出慘痛代價,亦未能實現出兵目的,國際形象卻一落千丈。

介入更深 影響力反減

有分析認為,美國在中東地區介入比七年前更深,立足點更多,但影響力卻大不如前──對以色列控制不力,以巴和談乏善可陳,對伊朗態度進退維谷。伊拉克與伊朗原本勢力均衡,但薩達姆倒台,使後者乘機坐大,增強區內影響力。研究伊拉克政治的美國學者魯賓預期,美國在伊拉克的影響力會隨着撤軍而減退。

由布殊決定出兵開始,美一直被指是藉口搜捕大殺傷力武器,佔領當地石油田為實。但時至今日美國仍未能找到所謂的武器,卻已輸掉國際形象。中國國際軍事問題專家宋曉軍更直指美國付上沉重代價,最終卻未能實現自己的政治和經濟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