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譏為「首堵」、全球最塞車城市之一的北京,汽車數量持續急增,今年頭半年日均增加一千九百輛,料五年後京城汽車數量多達七百萬輛,超過全市道路的容納量,估計屆時平均車速將不足十五公里,踩單車、行路都快過坐車,畫面將非常諷刺。
人口約二千多萬的北京市,現有汽車近四百五十萬輛,其中私人汽車佔四分之三,市民搭乘公共交通的比率僅約四成。市內塞車問題嚴重,民眾常抱怨:「北京沒一天不塞車」,譏諷「常常首堵,偶爾首都」。市政辦早前調查亦顯示,市區塞車時間由前年的三個半小時增至五小時。
北京市交通委下屬的北京交通發展研究中心前天公布調查稱,市內汽車增長呈現「三高四低」:「三高」為高速增長、高強度使用、高密度聚集,「四低」為買車門檻低、汽車使用成本低、綠色出行意識低、替代出行方式服務水平低。北京汽車數量從三百萬輛增至四百萬輛,前後只用了兩年七個月,東京卻要十二年。
調查指出,北京道路網絡在不設限駛措施的情況下,正常最多可容納五百五十萬輛車。倘採用限駛措施,全市道路也只夠應付六百七十萬輛車。據推算,要讓七百萬輛車同時上街,先要把五環內的路網長度延長七成五,此做法當然不切實際。
事實上,只要市內汽車增加至六百萬架,估計早晚繁忙時間的車速將低於十五公里,遠低於人們可承受極限。如果車輛還進一步增加,市內堵塞情況恐怖,空氣污染之嚴重也不難想像。
分析指出,北京買車成本低,誘發不少家庭買車自用。但民眾「打醬油也要開車去」,逾四成汽車的每次出行路程少於五公里。研究呼籲加大發展公共交通,並由公務員、名人帶頭乘搭,以鼓勵市民減少駕車。
此外,當局可考慮增加燃油稅、泊車費,提高用車成本。北京交通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郭繼孚透露,雖然當局目前不會限制市民購買汽車,但或會採取調整泊車費等經濟手段引導小汽車合理使用。
■本報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