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9/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甲子蛻變國運強 輝煌背後民弱貧

再過兩天就是中共建政六十周年大日子,天安門廣場將上演有史以來最盛大的慶典,舉國狂歡嘉年華,一派太平盛世氣象。但在互聯網上,民眾的感受卻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有人批評國家表裏兩張皮,表面輝煌,內裏粗糙;有人不解「怎麼國家強大了,我們的生活卻更難過了?」

中國國際地位崛起和百姓感受下滑,兩者背道而馳,可謂當今「國強民弱」的形象寫照。經過一個甲子的蛻變,中國財政收入翻千倍,儼然躋身於世界大國之列,雄視天下,不缺錢花,一場金融海嘯,歐美強國竟然要中國出手援助,方能渡難關脫困境。

可是在國內,絕大部分基層民眾尤其農民卻未能享受到國家強大的實惠,生活壓力愈來愈大,房價飆升、學費猛漲、藥費奇貴,被「新三座大山」壓得喘不過氣來。以遼寧大連為例,外表光鮮,常辦國際會議,但市民連續八年未漲工資,許多打工仔以不到千元的月薪維持生計,有些家庭連每月吃幾次肉都要盤算。

中國表裏兩張皮的根源何在?一是社會分配不公導致財富高度集中,貧富懸殊,據統計,百分之零點四的人口掌握了全國七成的財富,財富集中度高於美國;二是貪官巨賈權錢交易,抱成一團猖狂斂財,與民爭利,滋生貪腐,使得社會加速分化。數據顯示,過去十年全國外逃貪官過萬,捲走款項逾六千五百億元。

表裏不一民怨深積

伴隨着「國富民弱」的過程,各地民間積累了太多的不滿、怨懟情緒,乾柴烈火,隨時引爆發洩,從而形成許多不穩定的因素。群體性事件不斷,民族矛盾雪上加霜,加上政治改革進程緩慢、藏獨疆獨趁機發難,政權的合法性在表面風光之下遭受嚴峻考驗。這就難怪「十一」慶典,本來是民眾狂歡節日,當局卻萬分緊張,大批軍警上街維安,三步一崗,五步一哨,草木皆兵,大殺風景。

六十年彈指一揮間,當政者對過往風雨,貴在自知之明,對未來艱險要有清醒頭腦。中國已深深地融入世界,但金融海嘯的教訓表明,中國太依賴出口外向型經濟此路不通,必須有效啟動和擴大內需,還利於民,藏富民間。這同樣是場巨大的社會變革,當局既要完善保障體系,又要重擬分配制度,更要加快改革步伐,推動清明政治,嚴懲貪腐官員,讓一切運行在陽光下,斬斷權力和金錢的利益鏈條。

明朝進士楊爵曾向嘉靖皇帝上《固邦本疏》,提出「民惟邦本,本固邦寧。民意離散,邦本不固,土崩之勢可以立待。縱使周公之禮盡行於今日,有何補救百姓之飢餓者。」嘉靖納其建議,從體察民情、憫恤百姓着手,開倉賑濟百姓,令政權得到穩固,但不久嘉靖在鶯歌燕舞中飄飄然,丟棄壯志,耽於享樂,日益腐敗,人心危亂,國家趨向衰落。楊爵再次沉痛進諫,嘉靖看後勃然大怒,將其逮捕入獄。

甲子大慶之際,北京領導人應該清晰明白,中國不缺歌舞昇平,缺的是楊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