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9/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旱災拖累經濟 印度發展堪憂

印度旱災持續多時,甚至已影響該國的經濟發展。印度財政部長慕克吉日前公開表示,旱情令印度農業生產量下降,預計明年財政年度的經濟增長,將很難維持在現階段百分之六點一的幅度。慕克吉又明言,由於國家要調撥資金應付旱災,很難再進一步減稅以刺激經濟復甦。雖然印度作為其中一個最主要的新興經濟體,外界對其經濟快速復甦寄予厚望,但一場旱災就足以打亂印度的經濟部署,凸顯印度經濟發展陷入樽頸的困局。

長久以來,印度農民仍然停留在傳統「靠天吃飯」的階段,農民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極低。北方邦近日出現農民因失收而無力償還購買種子的貸款,最終被迫賣掉妻子,那就說明廣大農民已到了走投無路的地步了。而據《印度教徒報》報道,在印度鄉村,每三十分鐘就有一名農民不堪生活重擔而自殺。印度甚至有專家表示,自一九九七年以來,印度至少有十六萬名農民自殺身亡。

恐要走歷史回頭路

諷刺的是,曾幾何時,農業發展讓印度人足以自豪。上世紀六十年代印度推行農業改革,透過種植高產農作物令農產量倍增,亦使印度可以在糧食上自給自足,從一個捱餓的國家變成糧食出口國,這亦是印度近代史上所謂「綠色革命」。但上月印度慶祝獨立六十二周年,總理辛格在演說時強調國家需要進行第二次「綠色革命」,而就在辛格發表講話後不久,財長慕克吉警告,如果今年內旱情持續,印度將可能需從國際市場進口部分糧食。誇張一點地說,一場旱災令印度走了歷史的回頭路。

一場多年不遇的旱災,或許並非人力可避免,但並不代表要完全坐以待斃。美國太空總署水文專家羅德爾表示,北印度傳統農作物稻米需要大量灌溉水,若農民能改種其他需水較少的耐旱農作物,同時採取更有效的灌溉方式,將有一定幫助。但從辛格獨立紀念日講話中,仍然敦促科學界開發新技術提升農產量,可見以科技解決水資源匱乏問題的進度仍未如理想。

目前與印度有用水爭端的國家就包括巴基斯坦、孟加拉和尼泊爾等,其中印度擴建於七○年代完工的法拉卡大壩,就使恒河在孟加拉的流量大減,印度對水資源的需求之殷可見一斑。有學者甚至認為,亞洲下一場戰爭將是水資源的戰爭,而印度將會是最先開第一槍的國家,可見水資源問題事關重大,隨時左右地區局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