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重點
在前蘇聯解體之際成立的獨立國家聯合體,隨着去年八月格魯吉亞退出,成員國由十二個減至十一個,兼且龍頭大哥俄羅斯屢屢令出不行,已隱隱然呈現衰微之象。月中,由俄羅斯推動的集體快速反應部隊,在拖拉多年後終於落實簽署協議,這原是重要的一步,標誌着獨聯體由一個鬆散組織邁向軍事一體化,克里姆林宮不諱言希望藉此為獨聯體注入新動力,不料白俄羅斯和烏茲別克雙雙拒簽,一盆冷水照頭淋。
雖說快速反應部隊象徵意義大於一切,人數僅為區區一萬五千人,但其成立,意味着獨聯體蛻變為軍事實體,各成員國將要共同進退。按照協議,快速部隊負有「抵禦外侮、調解衝突、救災、反恐、反毒」使命,換言之,具有戰略價值的中亞國家,將放棄國防獨立,把國家防衞權交到獨聯體,也即俄羅斯手上。這樣說一點也不誇張,俄羅斯在獨聯體中軍力最強,快速反應部隊兵員也十佔其九。莫斯科藉着快速反應部隊,自可凝聚力量,抗衡北約東擴;防範美國以反恐之名,進一步滲透中亞。
抗北約東擴算盤打不響
克里姆林宮如意算盤打得響亮,現實卻是另一回事。就在集體安全條約組織舉行峰會之際,兩俄爆發牛奶戰爭,俄羅斯禁止白俄牛奶進口,白俄總統盧卡申科缺席抗議,聲稱在成員國缺乏經濟互信下,談不上其他合作。事先張揚不會出席的烏茲別克總統卡里莫夫,雖賞面到了莫斯科,卻「對協議某些條文有疑慮」而拒簽,據悉烏茲別克不滿快速部隊組成方法。結果,只有俄羅斯、亞美尼亞、哈薩克、塔吉克和吉爾吉斯簽署了協議。七缺二,快速反應部隊的合法性立即受到盧卡申科質疑。
白俄和烏茲別克會否「浪子回頭」,不得而知,獨聯體漸漸變成俄羅斯苦撐的獨腳戲,卻是有目共睹。繼格魯吉亞退出後,與格國友好的烏克蘭,也已公開宣稱萌生退意;仍留在獨聯體內的,則各有盤算,就算簽署了快速反應部隊協議,亦不見得未來會聽莫斯科指揮。獨聯體其他成員已多次令莫斯科下不了台,由諸國拒絕跟隨俄羅斯,承認由格魯吉亞分裂出去的南奧塞梯和阿布哈茲的獨立地位,到元首們屢屢缺席峰會,在在說明莫斯科魔笛吹不靈了。獨聯體裂隙日深,俄羅斯已難挽狂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