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企業高管的收入向來是一個謎,公開的只是一個假象,更多的則隱藏在幕後。眾所周知,國企高管的薪酬只是其收入的一部分,職務消費佔了很大的比例,只限制薪酬,而不採取相應措施限制高管的職務消費,高管們仍有很大的迴旋餘地。精明的高管可以暗度陳倉,通過職務消費增加隱形收入,甚至還會變本加厲,「堤外損失堤內補」。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這便是中國特色。
前兩年,中石化前董事長陳同海腐敗被雙規時便傳出,陳同海每天花費高達四萬元,面對外界質疑,他還大言不慚地說,不會花錢就不會賺錢。事實上,由於監督嚴重不到位,很多國有企業「一把手說了算」,愛怎麼花錢就怎麼花錢,想花多少錢就花多少錢,反正是公款。「工資基本不用,老婆基本不動」,早已是國企高管的生活寫照。
真正風險國家承擔
中國國企高管享受高薪,民眾之所以不能心平氣順,主要是兩點原因:一則這些企業是國有;二則這些企業享受的是國家特殊的優惠政策。比如,中國金融企業不是完全市場化的,高管的任用是國家任免制。高管實際上就是政府官員,他們跟完全市場化的金融企業家是不一樣的,因此金融企業高管所得和他們所承受的風險是不匹配的,真正的風險是國家在承擔。中國金融高管薪酬過高的問題,實際上就是國有資產流失。
另一方面,這些國有企業之所以會成為龐然大物,不是這些高管的業務水平有多高、競爭能力有多強,而是國家不斷扶植、注資,甚至賦予壟斷地位。在這樣的國企中,誰當高管都一樣,即使是一介平民也能令企業正常運轉。所以,這些高管獲得高薪待遇完全不合理,也不符合多勞多得、少勞少得的社會原則。事實上,很多國企是業績滑坡、薪酬猛漲,如此顛倒,自然令老百姓義憤填膺。
前不久,國有控股的國泰君安證券「百萬薪酬」事件便犯了眾怒。這家在中國幾乎無人不曉的證券商,在去年A股市場創紀錄的「跌幅超七成、九成股民虧損」、國內無數企業裁員降薪的背景下,一口氣發給旗下三千五百名正式員工三十二億元薪酬,人均高達百萬。消息一出,頓時刺痛了整個社會的神經。億萬網民齊聲怒吼:「降薪!」就連央視也炮轟:「國不泰,君何安?!」
美國總統奧巴馬上任之後,向華爾街的肥貓們猛烈開火,當局規定那些獲得政府注資的大型企業,高層主管的年收入不能高於五十萬美元,奧巴馬立刻獲得民眾的廣泛支持。中國政府誰能有這麼大的魄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