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巴馬爭透明度 陣亡美軍准上鏡

本文重點
禁令實施十八年後,美國新聞媒體首次獲准現場拍攝海外陣亡美軍靈柩回歸儀式。陣亡軍人遺屬對於這個新安排反應不一,有人認為可讓公眾注意到士兵為國犧牲,亦有人則擔心措施會勾起殉職軍人家屬的傷痛,甚至會被政治化。不過,已宣布將從伊拉克全面撤軍的奧巴馬政府,不僅無懼禁令的解除會挑起反戰情緒,更冀能藉着增加透明度而贏得民心。

三十歲的美國空軍中士邁耶斯本月初在阿富汗遭路邊炸彈襲擊喪生,其蓋上美國國旗的靈柩運抵特拉華州多佛空軍基地時,其遺孀、家人及四十多名媒體記者都在場見證。這項莊嚴肅穆的儀式,標誌着「新聞媒體不得拍攝陣亡士兵靈柩」的禁令正式撤銷,為過去多年近五千名在伊拉克與阿富汗戰場捐軀的美軍中,首副靈柩運返美國本土時獲傳媒現場報道。

自從美國前總統老布殊在一九九一年海灣戰爭期間,下令禁止媒體現場報道陣亡美軍遺體回歸儀式以來,有關政策便惹起激烈爭論。當時政府設立禁令之目的在於減少陣亡者家人的悲痛,但一些批評者指摘政府故意掩飾戰爭造成的人命傷亡代價,實際為免挑起反戰情緒。

奧巴馬和副總統拜登在競選期間,不斷拿伊拉克戰爭向共和黨開火,其中一項被他們大事鞭撻的措施,就是「偷偷摸摸地把美軍屍骸運返國」。到了他們當選之後,便不得不實踐承諾,解除有關禁令。

或會添家屬傷感

然而,這項政策有利也有弊,過去美軍遺體低調返國,第一站必然是運到特拉華州的多佛空軍基地,然後才送返各自的家鄉。以往陣亡士兵家屬為了忙於處理後事,甚少會專程到多佛空軍基地迎接靈柩,現在政府開放讓傳媒拍攝,若果現場只有記者而沒有家屬,或會令家屬覺得過意不去;但在這悲慟時刻,要家屬從家鄉遠赴多佛空軍基地,只會徒添勞累和傷感,對於撫平喪親的創傷沒有多大幫助。當然,若果當政者要以這項措施來顯示開誠布公,家屬便惟有被迫奉陪,殉職士兵在奉獻出生命後,還要參與政治秀,成為徹頭徹尾的政治犧牲品。

奧巴馬上任近三個月,不論經濟、外交、軍事都不斷推出新政,令人眼花繚亂。奧巴馬銳意有一番作為,但國是千頭萬緒,如此倉促行事,新政難免有利有弊,這項開放傳媒拍攝士兵靈柩回國的措施,到底會為他帶來掌聲抑或麻煩,需假以時日才能知道。奧巴馬擬把反恐重點由伊拉克轉到阿富汗,在過去幾年正當伊拉克硝煙四起之時,阿富汗相對平靜,但隨着美國增兵阿富汗,塔利班餘孽與美軍的正面衝突可能加劇,到時若果有太多棺木在眾目睽睽下由阿富汗運返國,對奧巴馬可能帶來壓力,那時或許他便會覺得,還是老布殊有先見之明。